欧 洲 旅 游 杂 记

 • 邵 亦 善 •

 1、旅 游 的 由 来

工作了四十年,终于船到码头车到站。今年三月,办了退休手续,虽然有些许失落和惆怅,但好在早有思想准备,好在家庭无多大后顾之忧,很快自己就调整过来了,于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做,想到了以前想做但又无法实现的事——出国旅游。

为了感谢多年来的勤奋工作,单位老总慷慨应诺我出国旅游一次,地点随我挑,我当即选了欧洲。不少同事感到奇怪,你女儿在美国,为何首选不去美国?其实我有自己的打算:

一:美国探亲签证较难办成,如果之前有出国经历,特别是去过发达国家而又按时回来者,今后去美国签证可以加分;二:爱人去年刚去过,频繁探亲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待今后孩子工作了,再去也不迟;三:欧洲的文化历史要比美国更深厚,更有旅游的价值。

爱人举双手赞成,还动员了她哥哥三人同行,于是有了本次欧洲旅游。

2、中 旅 不 是 国 旅

出国旅游的首要是选择旅行社。大家忙着看报纸广告,出国旅游可不是小事,旅行社要选大牌的,信誉可靠的。结果先看中了干将路上的苏州中旅国际旅行社,法瑞意10日游线路,上门接触洽谈,预约登记后接待人员要我们提供相关证件和保证金,我们答应过几日送去。到送证件之日,忽又看到报纸上的广告,法瑞意10日游便宜了900元,便兴冲冲赶去,接待人员莫名其妙,说他们并没有做此广告。于是大家找报纸求证,翻出来一看是苏州中国旅行社的广告,仅一字之差,把国旅当成了中旅(这是业内的称呼)。良禽尚择木而栖,何况我等退休人员,更要价比三家,马上赶到大井巷去报名,接待人员小沈不无得意的说,他们的前身是华侨旅行社,是当时唯一的国营单位,“绝对正宗”。

3、三 国 还 是 十 国 ?

以往欧洲旅游多以国家数量多为卖点,动辄108国,少则也有56国,在有限的十一、二天中要跑完这么多国家,必定只能是跑马观花,坐在旅游车上的时间大大超过下地游玩的时间。所以去过欧洲的人有了一句顺口溜“上车睡觉,下车撒尿,不是教堂,就是广场,到处拍照,回家全忘掉”,此乃“贪多嚼不烂”,浮光掠影,印象太浅所致。听说今年流行深度游,甚至可在一个国家玩上十天八天的,我们是初次到欧洲,国家太少好象说不过去,于是选择了法瑞意三国,各有代表性,是旅行社的经典线路,性价比较高,法国2天,巴黎、第戎;瑞士2天,卢塞恩、铁力士;意大利4天,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八个地方玩得较尽兴,可惜最后比萨市没有去成功,否则九是阳数最大值。但总的印象是深刻的,收获是巨大的,事实证明这条线路选对了。

4、繁 琐 的 签 证

以前去过新、马、泰、越南等国,手续证件要一点,好像并不太繁。这次去欧洲可就大不同了,计要材料如下:

   护照

  户口本

  单位证明或退休证

  房产证(本人或直系亲属的)

  银行存款证明(每人5万元以上,冻结期限3个月以上,起先旅行社没说清楚,重开一张多花了我20元)

  押金(每人5万元)

  旅行支票(每人500欧元,或者有银联标志的国际信用卡)

为这旅行支票真是伤透了脑筋,旅行社先是说,每人需另外支付500欧元现钞,因为旅游费中不包括国外所有景点的门票、活动费、缆车费、游船费、导游讲解费、小费71070欧元、护照工本费等,作为所谓的“自费项目”,均要在这500欧元中支付,所以欧洲三国10日游的总费用在18000元左右 。等换好了欧元去缴给旅行社时,又说有新规定了,意大利领事馆不收现钞改收旅行支票,而旅行支票出具的是现汇,将现钞换成现汇,补了差价还要另收手续费,这一进一出又被银行收去了200多元。至于签证过程中,有人会被抽中去上海领事馆面签,以及回国后在销签过程中,被抽中前去“验明正身,这等“好事”均未轮到我们。

我们屡屡抱怨,小沈说:“没办法,谁叫我们穷呐,人家不得不防啊!前一趟去英国逃走了3个年轻的,害得旅行社罚了款还扣了分,请多多谅解吧。”

  体检合格表和250元意外保险(此条专对70岁(含)以上老人)

5、一 团 四 个 组

65日晚上22点浦东机场集合点名之前,我们一直以为苏州的游客就我们三人,后来才知道来自苏州不同旅行社的游客共有11人,无锡来的也有11人,其余有浙江的,上海的,人数大致相当,本次旅游团共48人。导游姓高,台湾人,60不到,身材不高但精神很好。在以后的行程中,逢到点名,高导顾此失彼,时间很长。于是我们建议,按地域分成4组,各选组长,无论点名找人还是分发房间钥匙,导游找组长,组长找组员,岂不又快又好?高导连连称好,以后照此办理,自己省事不少,行程也较顺利,所以在罗马吃最后一顿晚餐时,高导特地向大家表示感谢,还请大家喝了红葡萄酒(每桌一瓶)。

因为身为男性,又年龄相当,苏州旅友选我当组长,就义不容辞为大家服务了。作为组长,不仅要在旅游中尽心尽责,就是在旅游结束后,也要为大家服务:提供一路拍摄的风景照片。

6、戴 高 乐 机 场

我们乘坐的东航MU553航班经过12个多小时的飞行,66日清晨5点多,终于飞到了欧洲之行的首站巴黎。原以为巴黎国际机场一定是规模巨大,设施现代,豪华气派的,谁知一进海关入境大厅竟傻了眼,大厅不仅狭小低矮,装饰陈旧,且入境通关口也只开放了45个。同时到达的多架航班的旅客立即在通关口前排起了长队。指示牌上显示欧美旅客是靠右的三个关口,中国等其他国家的旅客在左边的二个关口。海关官员们“笃悠悠”地翻看护照,核对身份,管你队排长龙,闷热烦躁,他们就是不紧不慢,按部就班。排了半个多小时,快要轮到我了,那窗口的官员把窗一关,立起身来,哇啦哇啦说了一通,不知是他要休息还是要去方便,旁边的官员也不来顶替他,总之把我们这条队伍并到了边上的队伍中去了。心中抱怨无法说出来,就是说出来,有谁听得懂!在国内我们总说公务员悠闲,看来法国的公务员更悠闲。

出了机场,大家议论:戴高乐机场,名气“响乓乓”,比浦东机场差远啦!其实,我们只经过了机场旧航站楼的一角,等到613日我们再从戴高乐机场转机回国,被导游错误带领着,乘坐无人驾驶的轻轨列车在3个航站区内来回折腾,这才真正领略了巴黎机场之大,设施之现代化,回想刚来时的评价,不仅有点“管中窥豹,瞎人摸象”的惭愧了。

        7、我 们 的 司 机

接站的是旅行社一位男司机,高大壮实,年龄约在30-40岁之间(抱歉,外国人的年龄实在不容易看得准),起先以为他是法国人,后来看他的车牌,打头的标志是欧盟12颗星中一个“I”字母,(F是法国,D是德国┈)猜想会不会是意大利的车子和司机,一问高导,果真如此。

高导介绍说,这车上有一个记录仪,类似飞机的黑匣子,为了保证安全,欧盟规定司机连续开车2小时后,一定要休息半小时,否则将被罚款。所以一路上从未有人提出要下车方便,因为一则欧洲没有“唱山歌”之说,二则大家心中有数,在二小时路程之处必定有一个休息站,在那儿“唱歌”无需付5毛欧元的小费。此外摩托车、小汽车上高速,白天也必须开灯,以便大货车、大客车更容易关注到,欧盟的这些规定真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啊!

在欧洲8天的行程中,意大利司机始终陪伴着我们,与我们同吃同住,不仅开车接送,而且每天早晨的行李装车都由他负责。由于语言不通,他显得沉默寡言,但开车技术很好,把车开得又快又稳,很少开错路且从来没有事故,我觉得比乘国内的高速列车还要舒服(当然车子的性能也棒)。意大利司机很守时,约定的接车时间他从不迟到,倒是611日晚在佛罗伦萨,导游组织一批人去吃西餐,害他多等了近一个小时,他大光其火,高导道歉后,他也就算了。12日在去罗马的路上,高导介绍说,司机是罗马人,已经出来30多天了,马上可以回家休整了,所以把车开得飞快,大家都会心的笑了起来,同时感慨干这行确实很辛苦。晚上去旅馆的路上,大家提出马上要与司机分手了(明晨去罗马机场是另一司机)要高导代表大家向司机表示感谢,并热烈鼓掌。高导欢迎司机今后有机会到中国来玩,他回答说,中国怕是去不了了。

意大利司机,多么实在的一个人啊!

8、气 温 与 日 照

没去之前先查欧洲的气温,以便决定带什么衣服。网上一看与苏州查了78度,况且还要爬雪山,所以长袖衫,两用衫,甚至羊绒衫也都带上了,结果闹了笑话——长袖衫带多了,短袖衫带少了。事前我什么都上网查,就是没有想到查查巴黎、罗马的纬度。其实巴黎的纬度接近北纬50度,高过黑龙江的哈尔滨,相当于满洲里,气温应与东北差不多,可能还要热一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白天阳光下温度很高,烤得皮肤发烫,一到树荫底下,马上就会凉爽,一早一晚,不凉不热,所以宾馆里基本都不开空调。奇怪的是,当我们登上阿尔卑斯山海拔3040米的铁力士雪峰时,气温竟没有想象的那么低,两用衫足够矣,以后一路南下,气温更高。米兰、威尼斯北纬45度,相当于哈尔滨;佛罗伦萨43度,相当于长春,罗马42度,比北京还要偏北。

如此高的纬度,又时值夏季,自然昼长夜短了,早上5点多天就亮了,直至晚上10点多,天还没有断黑,这正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一天可作二天用,但可就是人累得够呛,此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

9、从 露 天 啜 饮 想 起

欧洲夏天昼长夜短,而周工作时均在40小时以下,法国更短,35小时,每天工作时间不到7小时,如67日,我们离开巴黎到第戎时只有19点,太阳还挂在天空,但街上除了饮食店外,所有的商店都关门了,这使我们感到很奇怪。所以欧洲人喜欢在下班后天黑前,边喝咖啡边聊天,以此消磨时间。欧洲大街小巷的饮食店,但凡门前有人行道或一片空地的,都要摆出桌椅,供人在露天啜饮。高导告诉我们,同样一杯饮料,露天的价位比店堂里的高,店堂里的要比站吧台的高,而欧洲人都喜欢在露天喝饮料,价钱高也在所不惜。这与我们的消费观念刚好相反,在露天的是大排挡,档次最低;店堂里的算是“登堂入室”,便有了身价;而进包厢更是与众不同,甚至还要有“最低消费”的限制。为何中外习惯大相径庭,我觉得欧洲人崇尚自然,喜郊游,好日光浴,在琉森湖旅游时,我就看到了岸边不少晒日光浴的欧洲游客,旅馆旁的草地上也摆放了不少沙滩椅。而我们的游客中,一见阳光强烈就马上就打起太阳伞,生怕晒黑,环顾四周,竟无一个欧洲人打伞遮阳的,盖民族习性不同使然,此其一;其二,我觉得欧洲各国保留着较多的古建筑,沿街商店均利用这些古建筑开设,门面一般都不大,而新造的建筑要与周围保持协调,规模也不能过大,想来店堂一般都比较局促,坐在里面肯定憋气,不如露天通畅,还有风景可赏,所以露天的价位高出里面好几倍是理所当然的;其三,欧洲环境清洁,灰尘极少,露天啜饮不影响饮食卫生。

由此想到了高导教的一个妙法:欧洲饮料店的厕所一般不对外开放,如果内急,可去饮料店吧台要一杯咖啡,才一个欧元,咖啡喝了,厕所上了,岂不一举两得!

 10、浪 漫 之 都 —— 巴 黎

早就听说巴黎是时尚之都,浪漫之都,此次亲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街上的男士大多西装革履,鞋袜光鲜,神采奕奕;女士更是衣着时尚,描眉画眼,风情万种,就连我们的意大利司机,尽管出来了将近一个月,每天也是系着领带,喷着香水,一副精干利落的样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巴黎这个艺术之都、时尚之都长期生活的人,能不出落得比其他地方的人更有品味,更时髦吗?一次车停路口红灯前,我无意瞥见一个走在人行道上40来岁的男子,突然停住了,对着商店橱窗的玻璃整衣领,捋头发,反反复复,煞是认真,我马上给他来了一个特写照,作为巴黎人注重个人形象,一丝不苟的佐证。回想出国前在“环球时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有一家英国著名旅游网站发起,共有1.5万名欧洲的旅馆经营者接受调查,填写他们对各国游客表现的意见,结果显示,穿着最糟糕的是美国游客,而衣着品位最佳的游客是意大利人,其次是法国人和西班牙人;联系女儿从美国发回的旅游风景照片,街上行人大多衣着宽松随意,式样五花八门,甚至还有赤脚拖鞋的,就是极少见到穿传统正装的,方信其然。

对巴黎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二点,一是巴黎人爱花,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尤其是窗台外、店门口,到处摆放着各种娇艳绚烂的鲜花,而且勤加看护,使其始终鲜艳夺目,巴黎完全称得上是“花都”了;二是巴黎人爱在大街上抽烟,而且女士居多,经常见到那些衣着时尚,身材妙曼的法国女郎,坐在路边咖啡桌旁,或三五成群,或情侣对话,细细长长,涂着鲜红指甲油的手指,竟夹着一根长长细细的香烟在吞云吐雾,时髦乎?浪漫乎?真是奇怪!就连路旁粗大的法国梧桐树下,护着根部泥土的铁栅栏圈里,也密密麻麻的嵌满了烟蒂。

11、摩 托 车 、 自 行 车

听人说,欧美国家街上车多人少。此次亲见,感觉又对又不对。对,是因车确实多,尤其是在香榭丽舍大街等闹市,称其“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一点也不为过,但竟极少见到交通警察,也无一次堵车,想来科学合理的交通指挥系统,以及开车人的自觉遵章守纪,是确保交通畅通的重要条件;谓其不对,是因为街上的人也不少,除了本地人,大量的就是各国的游客了,而中国的游客到处可见,这一路我们遇到的就有东北、陕西、北京、台湾等地的团队78个之多,而在卢浮宫、凡尔赛宫以及威尼斯等景点均有中文导游,瑞士铁力士缆车上也有中文的欢迎标牌,在意大利米兰的游览观光车身上,印有8个国家的国旗,表明有8种语言的讲解,其中就有中文。在所有热点景点上,真可谓“摩肩接踵,人满为患”啊!

    法国、意大利的摩托车和瑞士的自行车出乎意料的多,法国、意大利不仅不分快慢车道,经常可以看到风驰电掣的摩托车,穿行在汽车长龙中间,而且摩托车可以上高速公路。一次我们在高速公路旁的服务区休息,见67辆摩托车从路上下来,摩托车手和后座乘坐的人,全都是头盔风镜,皮衣皮裤,护膝护肘,全副武装,起初以为总不外乎是飚车的年轻人,谁知车停稳,头盔一摘,竟都是670岁的老人。最有趣的是,摘去头盔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对老夫妇都相拥相吻,祝贺平安到达。而瑞士人深为自己的环境优美而自豪,环保意识极强,骑自行车是不少瑞士人的自觉行为,政府也为自行车划出了专用车道,很多地方是划在人行道上的。

12、皇 宫、教 堂 、 自 然 风 光

旅行社在安排法瑞意三国旅游景点时,是突出了各自的重点的:法国王朝历史悠久,宫殿富丽堂皇,艺术藏品珍贵丰富,便以皇宫(卢浮宫、凡尔赛宫)为主,捎带去看协和广场、戴高乐(星型)广场的凯旋门和战神广场(远眺埃菲尔铁塔);而意大利则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其艺术瑰宝和历史真迹,更多保存在大大小小的教堂里,于是就以米兰主教教堂、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佛罗伦萨圣母之花大教堂以及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为主,顺便游玩米兰斯卡拉、威尼斯圣马可、佛罗伦萨米开罗基朗和罗马的西班牙等广场,当然古罗马的斗兽场是不能不去的;瑞士则别有一番情趣,她以自然风光秀美著称,所以专程安排我们游山玩水(阿尔卑斯山的铁力士峰和琉森湖)。

我们在欧洲实际只呆了87晚,其中一天还是在罗马和巴黎的机场间折腾。算下来游玩时间只有7天,再扣除导游安排的8次商场购物,足足1天半都不止,剩下的游玩时间6天都不到,其中近一半是花在路上的,真正的游玩大约在3天左右。而要用这么短的时间玩这么多的景点,无非也就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匆匆而过,浅尝辄止,深刻的感受谈不上,但受到强力震撼却一点都不假。

卢浮宫、凡尔赛宫是历代法王的皇宫,高大气派,装饰华丽,这点与北京的故宫有相同之处,但不同的是卢浮宫、凡尔赛宫的艺术氛围太浓郁了,从地上到顶部,无处不是拼花图案,浮雕油画,描金彩绘,称得上是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在啧啧称奇的同时,我甚至觉得有点“艳俗”。但两宫所藏的艺术珍品堪称世界之最,此次亲眼目睹了卢浮宫的镇宫三宝:“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雕像、“米洛的维纳斯”雕像和达芬奇的油画“蒙娜莉萨”,以及凡尔赛宫法国王室奢华生活写照,用大半天的工夫,跑了十分之一的地方都不到,见到的只是九牛一毛,连“领略”都不上,但已被其深深吸引住了。

意大利的教堂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欧洲的历史决定了天主教势力的强大,中世纪神权甚至超过了世俗政权,以后任何一代的王权都要依赖神权的帮助,这就决定了教会的地位,以及教堂在统治阶级和普通民众心目中的重要位置,王公贵族倾全力修建教堂,艺术家以毕生精力和才华为其奉献,所以众多教堂成了艺术的宝库。我觉得不仅学建筑、绘画、雕塑的人必定要去法国、意大利学习观摩,就是我们普通民众,在这些教堂宏大的规模、精湛的艺术、富丽堂皇的装饰面前,也会肃然起敬的,毕竟艺术无国界,美的力量是巨大的。

而瑞士则以自然风光秀美无比而著称。瑞士除大城市外,一般建筑并不十分高大,最令人陶醉的就是在皑皑雪峰和蓝天白云映衬下,散布在绿草如茵山坡上的牛羊群和一幢幢小巧精致,风格各异的农舍,是“风景如画”乎?还是“画里人家”乎?抑或“天上人间”乎?

旅游团到瑞士的第一天,游览了琉森湖,当晚住在湖滨的旅馆,面湖对山,美轮美奂,不少人对导游说,我们不走了,就在瑞士多玩两天吧!相信这是大家的由衷之言。

13、建“门”与 树“碑”

此次欧洲旅游,见识了不少凯旋门,如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最著名的爱德华凯旋门(俗称大凯旋门),卢浮宫旁杜乐利花园的卡鲁赛尔凯旋门(俗称小凯旋门),弟戎镇达西广场的格奥凯旋门以及罗马斗兽场旁的君士坦丁凯旋门等等,这些凯旋门当年都是为了纪念战争胜利而建造的,是歌颂欧洲各国君王赫赫武功的“纪念碑”。如巴黎大凯旋门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的功绩,于18062月下令兴建的;小凯旋门是为庆祝拿破仑·波拿巴 1805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的;而君士坦丁凯旋门则年代更早,它是为了紀念君士坦丁大帝在罗马的米尔比奥桥击败麦克仙乌斯,而于315年建造的,据统计,欧洲各国大大小小的凯旋门共有100多座。这真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啊!

我不仅想起历史上中外帝王的异同点:崇尚武功,开疆辟土,好大喜功,青史留名是其共同点,但中国皇帝无非就是树一块大大的石碑,上面刻上战役的经过,战果的辉煌等等文字,气魄大一点的,或勒石山崖,或铸鼎铭刻,然而广大草民却无缘见识,即使三生有幸,见到石碑或金鼎,“睁眼瞎也不知碑文所名,而外国皇帝似乎比中国皇帝更会“做秀”,更会宣传自己,他们在通衢大道上竖起高高大大的门,上面刻满有故事情节的雕塑,形象生动,一目了然,普通民众即使没文化,大致也能看得懂,而且规模宏大,经久耐用,确保流芳百世。或许石碑可称为“平面广告” ,而凯旋门则可称为“立体广告”了,二者孰优孰劣,自然不言而喻。

俱往矣,历代帝王将相!然而留给后人的,却是弥足珍贵的艺术与悠久的历史。

14、终 身 遗 憾 的 比 萨

按照最初的计划,游览威尼斯之后,可自费去比萨,自费就自费,在欧洲,哪一个稍好一点的景点不是自费游玩的?我们早就接受了它。610日晚上,旅游团离开威尼斯,安排第二天的行程。高导开始统计人数,他显然不大愿意去比萨市,于是说比萨没什么好玩的,就一个破塔,还是歪歪斜斜要倒的,上去要收费,还要排长队,而且不顺路,要多开近一百多公里。他警告说,不要因此耽搁了罗马的行程!这跟他以前动员大家参加自费项目的态度大不一样了。经过这番开场白后,高导马马虎虎一点人数,便宣布不够30人,比萨不去了。我跳了起来,说比萨斜塔太有名了,历经800多年斜而不倒,就值得去看,况且┄┄(伽利略还在此做过著名的自由落体的实验呐!)!为什么不去?!高导拗不过我,换了一种方法点人数:去的人举手。结果还是不到半数,高导正式宣布:比萨不去了!

经过这次出国旅游,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导游的“导向”作用。游客们人地生疏,且语言不通,什么地方好玩,什么地方一般,什么商店物美价廉,什么商店可办退税,游客们一概不知,甚至拿着张旅行支票,都不知道什么地方可用(起先以为到处都可用,其实不然,连著名的老佛爷商场柜台上也不收支票,先要到兑换处缴了5%的手续费才可换成现钞,倒是国际信用卡比较方便)一切都得听导游的,他说往东,你不敢往西,他说南好,你总不会“杠杠较”的选北。计划中安排的商场购物,是有言在先的,姑且不论,即使计划中没有安排的,到时他把你带到那儿,宣布几点钟集合,大家一散,你又奈他何!此次旅游,导游一共安排了8次商场购物,加起来足足1天半都不止。其中佛罗伦萨计划中原有一个“皮件市场”,我们刚一下车,高导就把我们带到了那儿,购物一小时后,才把我们交到了“地陪”手中。我心中正纳闷呐,怎么次序颠倒了?一直到“地陪”把我们带到了另一家皮件市场购物,这才恍然大悟。此外光瑞士卢赛恩的劳力士手表专卖店,就去了两次共4个多小时:有一对宁波的老夫妇,在美国的女儿给了一张信用卡,说送一对名表给他们,第一次因美国的银行不肯授权,没买成。当晚住在旅馆里,高导很热心地帮他们与美国联系,第二天一早,又改变行程,再次回到市里劳力士的专卖店,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帮他们买成了。

回想每次到景点游玩,时间都卡得很紧,20分钟,一刻钟的,而到商店购物却大方得很,一小时,二小时的,来不及还可以延长,“导游”与“导购,态度何其不同啊!在去古罗马斗兽场的路上,高导又说外面看看就可以了,里面破破烂烂的没有看头,还拿出一本画册,说是让大家看看场内的照片,就不用进去了。我还在为不去比萨的事窝火,没好气的说,要看了画册,连欧洲都不用来了!高导忙说:不去比萨你会终身遗憾,但去了比萨你会遗憾终身的!说完狡黠地一笑。

扯淡!

15、梵 蒂 冈 见 闻

罗马城中还有一个国家,就是大名鼎鼎的梵蒂冈,面积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000,就这么个政教合一的小国,因有教皇以及圣彼特大教堂的存在,而成为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圣地,每年的朝圣者以及游客,何止千万计。圣彼特广场以及教堂的宏大、精美,艺术藏品之丰饶,以往介绍颇多,毋庸赘述。仅拣几件小事聊作花边描述。

  与台湾的“外交关系”能多久

尚未进入圣彼特广场,在路旁的一幢五层楼房上发现了两面旗,一面是加拿大国旗,估计是加拿大驻梵蒂冈大使馆,另一面是台湾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惊愕之余马上想起了梵蒂冈目前还与台湾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

1951年中国政府因反对梵蒂冈控制中国天主教会,并通过教会干涉、反对中国内政,遂与其断绝了关系,1957年成立了不受梵蒂冈控制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以保障天主教徒的信教自由,但多年来还存在着一个地下的“罗马天主教中国(大陆)教会”。

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在飞速发展,梵蒂冈也起了一定的变化。据英国BBC报道,梵蒂冈教皇本笃十六世向中国天主教徒发表公开信,希望中梵双方能恢复对话。同时表示,愿与北京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乃至于与台湾断交,把使馆迁到北京,亦在所不惜。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则表示,中国希望中梵关系正常化的立场没有改变。

目前双方还存在着一些分歧,据外电报道其一是梵蒂冈不肯放弃“主教只能由教皇任命”的特权。

相信中梵关系正常化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经过双方努力,梵蒂冈终将会插上五星红旗的。

  衣着不端者禁入

广场上成百上千的人,顶着烈日在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进入神圣的圣彼特大教堂。队伍的尽头竖着一块告示牌,近到跟前,才知道是一块衣着不端者禁入牌。上面用图案与简单的文字表示:男士穿短裤汗背心者,女士穿吊带衫超短裙者禁止入内,教堂内同时也不许戴帽。告示牌后墙角处坐着几个人,起先我以为他们在休息,仔细一看,其中一位女士穿的是超短裙,满脸无奈的样子。高导大声询问有没有人穿短裙,有位无锡女士的短裙刚到膝盖,上午还把裙子提得高高的,臭美得很,现在却拼命往下拉了,惹得大家忍俊不禁。

  圣彼特保佑众人

大教堂内有一座黑黑的坐像,比真人略高,在众多精美的雕像中并不显得很突出,似乎无法与米开罗基朗雕塑的《圣殇》相比。但我却发现许多外国游客,特别是女游客围在坐像周围,虔诚地抚摸着它的脚。爱人不解的问我,她们在干什么,我也不明白,猜想总是祈神保佑吧,就让爱人也上去摸脚,准备给她拍张照。爱人见众人都挤着在摸右脚,就去摸左脚。我连连摇手,要她也去摸右脚,什么道理我也说不清,反正“入乡随俗,从众没有错”。回来后,从网上查询到,此坐像乃圣彼特也,习俗摸其右脚能保佑平安,故右脚被人摸得都比左脚小了一圈,我很得意的叫爱人过来看,她说:管他左脚右脚,心诚则灵嘛。

  瑞士籍卫兵

   梵蒂冈没有军队也没有警察,维持秩序靠的是瑞士籍卫兵,为何舍近求远,不用意大利雇佣兵,而用瑞士的?想来梵蒂冈是中立国,为了要保持中立形象,当然只能用中立国瑞士的雇佣兵。虽说是卫兵,连枪都没有一支,手中握的还是中世纪的冷兵器长枪,身上也穿的是米开罗基朗设计的服装,500年来都如此。乍一看,真像老古董,但细想想,与大教堂里历史悠久的建筑、雕塑、绘画,竟是那样的协调。广场上唯一现代化的,恐怕就是正面两座雕像下的两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我猜想教皇经常要主持弥撒等宗教活动,参加的信徒成千上万,远处的根本无法一睹“天颜”,用上电视摄像头,既满足了信徒的愿望,避免了拥挤,又传播了福音,宣传了教义,真是一举两得,与时俱进啊。

 16、摄 影 的 故 事

  与 外 国 朋 友 合 影

旅游是休闲,是放松心情,虽说不需要“放浪形骸”,但一卸往日工作生活的重担,除去平日交际中矜持的形象,放松自我,返璞归真,主动交际,热诚待人,才能进入最佳的旅游状态。

爱人性格开朗,每次出国,总喜欢与外国朋友合影留念,此次旅游,我们与外国朋友一共合影了10张,爱人合影的8张有老人、孩子,有黑人、白人,有居民、游客,涉及范围较广;而我的数量虽少(2张),质量却很高——背后有故事可讲。

 一次是在法国凯旋门下,当我们绕到侧面,见石脚台上坐着4位欧洲游客,两男两女,年纪约在50岁上下。爱人上前表示要与他们合影,他们很高兴的接受了。照拍完,我说了声:Thank you,刚准备离去,谁知被她们又叫住了,原来她们还要与我合影。我很高兴地走上前去,准备坐在她们旁边,结果她们让我坐在中间,一个胖老太还勾住我的肩,翘起了大拇指,一副老顽童的样子,“咔嚓”一下,相逢便是缘,合影来留念!

另一次是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那天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我正走着,突然左手被一只小手搀住了,低头一看,是一个56岁的孩子认错了人,这时孩子也已经意识到,松开了手,另一旁孩子的母亲(?)立即道歉:Sorry!我立即摘下相机,交到爱人手里,重又搀起孩子的小手,留下了一张“各国游客友好相处”的照片。

  给 乞 丐 拍 照

欧洲有没有乞丐,有!此次旅游我们见到了不止一个。但欧洲的乞丐不象国内的乞丐,追着你讨钱,有时简直使你烦不胜烦,欧洲的乞丐显得比较文雅,他们在地上放上一个小盒子,或拉手风琴或做出各种艺术造型,行人自顾自走路,他们也自顾自地表演,两不相扰。严格地说,这种人不是乞丐,应该称为卖艺人。我们在威尼斯就看见一个身披古希腊长袍,手持盾剑,浑身上下涂得雪白的卖艺人,顶着四、五十度的毒日头,站在马路边一动不动,很久才有一个人过去扔了一个硬币,等我半小时后回过去,见他正在路旁补妆,原来汗出得实在太多了,这样的挣钱方式也真够辛苦的。

真正伸手向你讨的我也碰上了一个。那是在瑞士的卢赛恩,我们去参观睡狮公园,出来后坐在一个广场上休息,边上正好坐着两个三、四十岁的欧洲男子,胡子拉碴,衣冠不整,行李车上捆着小小的铺盖卷,很像是流浪者。其中一个上来做着抽烟的姿势,向我们讨香烟,团队中有一个摄影爱好者,给了他一根烟,并让他坐下来,给他拍照,我一看,嗨,满脸的皱纹刻写着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沧桑,也想给他来张特写,结果他连连摆手;No,No,No,原来我因自己不抽没烟给他,他硬是不让我拍,呵呵,也算是公平交易嘛。

  与 鸽 子 拍 照

欧洲的广场普遍都有鸽子,与游客相处久了,胆子大得很,只要你给它喂食,它马上就围到你身边,甚至飞到你的身上,此时就是最佳的摄影时机。我们的旅友都喜欢与鸽子拍照,可小小一包鸽食(玉米)要2欧元,大家都不舍得买,空攒着手心来诱骗鸽子,但鸽子鬼得很,知道你骗它,一个都不过来。爱人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空手招鸽子,结果过来了一个中国游客,分了一把鸽食给她,说:谁让我们都是中国人呢!鸽子们有食便是娘,不仅飞到了她手臂上,而且还停在了她的头顶上。

同团的一个小姑娘也遇上了这样的美事:一个非洲裔小伙分给她俩把玉米,让她尽情地与鸽子嬉戏,拍照,完了小伙子向她要钱——原来这是卖鸽食的一种伎俩。小姑娘无法,身上又没有零钱,情急之中拿出20元人民币,非洲裔小伙居然也收下了。

17、旅 途 就 餐 点 滴

按照计划,旅游期间中晚饭吃中餐,五菜一汤,早餐自助,就安排在住宿的旅馆,至于飞行途中,自然由航空公司来解决了。

五菜一汤的质量嘛,我不想多说,套用一句旅游行话,不求吃好,但求吃饱。实践证明,这两句话都做到了。一路上吃了多家中餐馆,有台湾人开的,也有大陆人开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意大利威尼斯的“新世纪酒楼”,老板夫妇是上海人,30多岁,出来10多年了,房子虽然不大,但总算是自己的,前面堂吃,后面有一片较大的院子,老板在此搭了一个简易棚,专门招待中国的旅游团队,还有空地除了停汽车,还种葱、蒜和生菜,这在欧洲倒是很少见,一般人家种花种草,就是没有种菜的。吃完了饭,老板娘拿出新鲜葡萄,一袋2欧元,老板拿出转换插头(意大利的电器插头与德标的不一样),一个3欧元,大家一哄而上,你抢我夺,精明的上海老板又赚了一笔。

所有中餐馆都放有开水桶,供食客们饮用,这叫有中国特色,因为中国游客都不大敢直接喝从自来水龙头中放出的凉水,还有喝茶的习惯。而所有的旅馆,除了我们在法国住的两家有烧水壶,其余的统统都是直接喝凉水的。开始两天我们还是战战兢兢的试着喝,后来实在渴了,连广场上的自来水都喝,喝就喝了,倒也没有人闹肚子,习惯了,回来后,也是打开龙头就要喝,一想不好,还不知给兰藻污染了没有!

欧洲旅馆的早餐都是自助餐,面包、点心、牛油、奶酪、果酱、饮料,品种较多。相比较而言,法国、瑞士的较好,而意大利的旅馆最抠门,610日晚住在威尼斯一家旅馆,早餐仅给每人2只小面包,饮料也只有一种;更可气的是612日晚住在罗马四星级的Grand Hotel Primus旅馆,大约是欧洲的最后一个晚上了,所以安排的旅馆硬件条件最好,大家满心喜欢。谁知第二天清晨四点出发去机场,旅馆餐厅给每人准备了一个食品袋,打开一看,里面仅有面包干2片,牛奶1小方杯,果酱一小块,塑料刀、叉、匙、餐巾倒是全套。高导与总台去交涉,服务员两手一摊,双肩一耸,表示无能为力,真叫人哭笑不得。

18、习 惯 成 自 然

出国前兑换欧元,10.3:1,到了欧洲买东西看标价,习惯成自然,自然而然的就乘上10,一瓶矿泉水2欧元,乖乖,要20元人民币哪,一双皮鞋400-500元,乖乖,抵上一台液晶彩电啦,连买一个凯旋门的冰箱贴,也要5欧元,佛罗伦萨的钥匙圈,9欧元。总之10:1的阴影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欧洲之行。有时想想,人生一世,能有几次欧洲之行,难得潇洒,也要对得起自己,该用就用吧!但临到掏钱,这该死的10:1总是挥之不去,买是买了,总有点肉痛,谁让我们是工薪族呢!

习惯真是个怪东西,一上来吧,你不适应它,但慢慢的,你接受了,倒又一下子难改了。回国后,我发现自己变得出手大方多了,什么价钱,拿来就要除以10,与欧洲的价格比。

前几天与爱人去上馆子,点菜喝酒,结帐付了200多元,,想想我们在欧洲吃的什么都不如的“五菜一汤”,每人还15欧元,这才20欧元,便宜!

习惯成自然,这话没错,但有些习惯还得因人因时因地而宜,你说是吗?

(文中内容可参见照片“欧洲旅游风情录”)http://picasaweb.google.com/yishan.shao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