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节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或天中节。往昔家家户户在这一天悬挂菖蒲、艾蓬、蒜头于门前。菖、艾、蒜等都是辟邪物,用以消毒防疫。也有焚白芷、苍术等药物在室内烟熏,籍以祛湿除秽。这种风俗传自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已有记载。他说:“杭都风俗,自五月初一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可知古人是把端午节作为“卫生节”或“保健节”看待的。从节令来说,此时已是初夏,为防虫豸蛇蝎伤害儿童,妇女多用芸香荷包和五彩丝络成的小粽子、蒜头挂在小儿胸前;妇女自己则多在发髻上zan榴花或“健人”(一种用彩绸制成的骑虎小人),以示对健康的祝愿。

   端午又有吃“五黄”的习俗。偶见知堂老人《儿童杂事诗》中有“咏端午”二首,其一云:“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知堂显然依照绍兴人的习惯,认为“五黄”即枇杷、石首(黄鱼)、黄瓜、黄梅、雄黄酒。而另一些地区人们心目中的“五黄”,无黄梅,却有咸鸭蛋的蛋黄,看来各地未必尽同。

江南竹枝词芸:“又是端阳景物新,枇杷角黍饷亲邻。儿童争买雄黄酒,妇髻玲珑插健人。”

长 寿 线

   端午节,用五色丝线或红丝线做成丝线索,结在小孩子的手臂上,男左女右,叫做“长寿线”。《崑新合志》中说:“五日,以红丝线纫小儿臂,男左,女右,以验日后肥瘠。”丝线索在手臂上紧了,说明小孩长胖;丝线索比结上去时松了,亦就是说孩子瘦了

端午节与大蒜头

   端午节,烧好午饭后,将生大蒜头放入灶膛内,让热稻草灰把它煨熟,据说吃了能防病害。

   另有以五彩丝线结成小网袋,盛以独囊蒜头,挂在小孩胸前,用来劈邪的,叫做“独囊网蒜”。有首《咏网蒜》诗云:“不随葱薤付兰金奇,网结千丝压线迟。绝似帘波垂影处,误他银蒜入罘四思

儿童端午节的装饰

   端午节小孩胸前要挂上一串用五色丝线绕裹的小粽子以及彩布头缝制的“老虎头”。有的还挂上个布制小娃娃。穿戴绣有老虎图形的衣服或“老虎肚兜”。鞋头上绣有老虎的“老虎鞋,也是端午常见的。这些都有避邪“服猛”之意。

五毒符及老虎衣裳

   端午节期,尼姑庵内用五彩笺剪成蟾蜍、蜥蜴、蜘蛛、蛇、蚿等图形,分送施主,让他们贴在门楣上,卧室内,说是能防止毒虫进入室内,叫做“五毒符”。

   另外还有一种专门给孩子穿的“老虎衣裳”,以黄色布料为底,上印蟾蜍、壁虎、蜘蛛、蛇及蜈蚣等“五毒”,分组图案正中印上一只老虎,意在镇服“五毒”。穿“老虎衣裳”的含意和贴“五毒符”的意义相同。

蒲剑蓬鞭

   端午节,人们截蒲为剑,割蓬作鞭,与桃梗、蒜头扎在一起,悬于门首、床头等处,俗传可以隙鬼,《本草纲目》记载:“菖蒲,一名水剑。”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道:“蒲剑,截蒲为之,利以杀鬼,醉舞婆娑,老魅亦当退避。”

   其实,蒲蓬蒜头均有杀虫灭菌作用,它们散发出来的气味也能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减少疾病,古人视病痛为鬼魅作祟,故将蒲蓬等当作隙鬼之物。

   端午节挂蒲剑蓬鞭之俗,今日仍行于民间。

   五月端午,原有饮“雄黄酒”之俗,雄黄研末,加菖蒲根屑,泡酒,即为“雄黄酒”。小孩子以雄黄酒书“王”字于额头,并涂抹耳朵手足心,说是夏天不会被虫叮咬,孙思邈《千金月令》中说:“端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月令广义》则道:“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余酒染额、胸、手足心,无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实丹砂也。”其实“雄黄”是一种有毒的物品,固然有杀虫作用,但不宜饮用,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即因饮雄黄酒而现了原形。

粽 子

   粽子是端午应时食品,据传,始于屈原之姐。《续齐谐记》中有“五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屈原”的记载。现在,每至端午前后,商店内专门有鲜肉、赤豆、枣子、豆沙等各式粽子供应,人家亦喜欢自己用菰叶裹糯米,制成各式各样的粽子来品尝。过去苏州有“灰汤粽”,最适于老年人食用,另有一种将糯米纳于布袋内煮烧而成的“袋粽”,吃时脱掉布袋,把粽子切成一薄片、一薄片,涂上玫瑰酱,别有一番风味。此二种粽子,今已少见。过去,粽子亦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和供祀祖先。

   五月五日原有“健人”之俗。以采绒布帛,剪成人形,坐在老虎背上,或成仙佛、禽鸟、百兽、小虫之形,八宝群花之类,串成一长串,名曰“健人”,妇女插于鬓髻,以为装饰。有钱人家则用金银丝制成大蒜、老虎或小孩骑虎背等状,极其精细小巧,亦有以铜丝、金箔制作的。这些小手工艺品作为节日礼品,互相馈赠。

雄黄荷包和袅绒铜线

   端午前后,吴地妇女常缝制一种极小绣花袋,形似“荷包”,中间盛雄黄,这种小绣花袋,就叫做“雄黄荷包”。

   另有用彩绒袅在铜线上,做成五色符的,叫做“袅绒铜线”。传说,将雄黄包和袅绒铜线系在衣服上,可避邪秽。有诗云:“石榴花底绣工忙,夹袋功收药石良。赠我定知囊可括,从来口不设雌黄。”

划 龙 船

   每逢五月端阳,苏州过去也举行龙舟竞渡。所谓“龙船”,就是把船装饰成龙形,龙首高昂,龙尾翘起,涂有各种彩绘,龙船四角彩旗飞舞。每条船十六人赤膊扳桨,分排左右两旁,称为“划手”,另有一人,手执长钩立于船头,称作“挡头篙”。舱内还有吹鼓手,划手按锣鼓缓急划动船桨,协调动作,两岸观者欢呼助威。苏州龙船竞渡,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故多在胥门塘河一带。

采 百 草

   苏州地区地方史志都有五月五日采百草之可疗疾者,制药合丸的记载。吴自牧的《梦梁录》写道:“五日,采百草,修制药品,为辟瘟疾等用,藏之良验。”过去民间就医撮药颇为困难,人民群众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以草药治病的方法,俗称为“草头方”,向有端阳采百草之俗,且有觅蛤蟆、蜈蚣、蛇虫入药者。草头方丰富了我国中医学,是宝贵的医学遗产。

熏点蚊烟香

   端五日不但男男女女都要佩带辟瘟丹,而且午时家家户户都要焚烧苍术、白芷、大黄、芸香之类中草药来辟疫去毒。也有以浮萍干为末,和雄黄作纸缠香,焚烧来避蚊的。说是五日午时烧了蚊烟香,夏夜能无蚊蚋之扰,所以《吴俞》云:“蒲蓬卵蒜挂床前,芷术香芸地下燃。还怕夜来睡不稳,碧纱帐外点蚊烟。”有些地方采百草焚烧,以避蚊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