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二三事

          ——校庆日的回忆

    1022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秋天的日子。但是2006年的这一天,却赋予了它不寻常的意义。因为它是我们---曾经在苏州市十中这个校园学习过的学生的百年校庆日。这一天,每个参与者都会留下深深的记忆。

    我们这些人,经历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对母校的感情是复杂的。但是我们高高兴兴地去了,并且或多或少地都得到了一些意外的惊喜。现在就我自己的感受,记叙如下:

一:久违的老师

    九点还没到,我正在校史展览馆前后招呼同学先去签到领取纪念品的时候,在《百年树人》碑前的桂花树旁遇见了熟识的数学老师承梓云(他教过我们段家四兄妹)正与一位头发花白的女教师在说话,

    我就主动向承老师问候,他指着这位女老师说:“你不认识她了吗?是你们初中的班主任李季兰啊!”我惊喜若狂,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也!我们高二(1)有近一半是原来初中(1)班的,大家很久就想与我们刚进初中时的青年教师李季兰老师联系了,但是自从她结婚随军以后,我们就没有能够与她联系上,这次是初三(2)班的王真同学告诉了她的联系电话。一周前我已经与她通过电话,但她没有想起我这个淘气学生,约好今天见面的。但我想“人海茫茫,何以觅斯人”?没料到真的见了面。可惜她已经答应王真她们到瑞云峰前集合。结果我回到高二(1)同学当中,受到了一致的谴责:“怎么不叫李老师来和我们见上一面!”我只好承诺同学们:“下次单独请李老师来苏州和大家聚会”(她目前定居在无锡)。

    除此以外,还见到了久违的秦兆基、张小淼、陈素云、黄能文、虞伟英、顾蕊芝等老师,遗憾的没有遇见班主任周敏和袁子风老师。

二:久违的老同学

    九点过后,振华堂内的庆祝大会已经开始,我仍旧在傻傻地等着,马其带着一个非常面善的同学来到我身旁,说:“你看,这是那一个呀?”我端详了半天,实在想不起他是哪位。“哎呀,他就是初中的同学陆建达啊!”我的头脑中灵光一现:“怪不得这么面熟,原来是绿毛乌龟啊!”“哈哈,哈哈!”我们紧紧地握手,激动地拍打着对方。他从初中毕业考到轻工技校(1964年),有42年没有见过了,难怪想不起来!

    不一会儿,又有一个女生急冲冲地跑过来说:“哎呀,你怎么还呆在这里,休息室里还有好几个初中时期的女同学等着要见你呢。”哎哟,不好,我这个初中阶段有名的“封建把头”,居然还会有“几个女同学等着要见”?我有点受宠若惊,也想早点见见我们自己班级和高二(2)班的老朋友们,这才向我们原来读书学习的教学楼“红楼”走去。

    途中恰巧遇见世交小学妹钱小贤(他的父亲钱克仁是我老爸江苏师院时期的老同事),读书时代好像我们师院子女都特别亲近一些。她曾经是著名的“石牌五姐妹”之一,现在是小有名气的妇产科专家和劳动模范。我和她还是几年前在张密的女儿出嫁时见过,通过《息耒园》得知她患了严重的心脏疾病,没有能够去看望她,只是在网络上致过问候。近日一见,她的性格还是那么开朗、她的精神还是那样健旺,但是掩饰不了她身体体质上的虚弱。我只能紧握她的手,关照她说:“小贤啊,别再那么拼命了,多多保重,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哦!”

三:忙碌为人的联络员

    在熙熙攘攘的回校参加校庆活动的人群中,我注意到我们老三届各个班级的“联络员”的身影,他们仍像几十年前一样,不计报酬、不求名利地为各自班级的老同学们服务着。沈国强在安排好自己高三(2)的聚会之外,为了减轻“大鸿运的压力,又安排了初二(1)、高二(3)和高二(4)班中午的场所。陈辛培安排好日程,急急地从广交会上飞了回来。盛永钊昨天还在太仓参加老年篮球比赛,今天已经在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同学们。石星因为学校有自学考试,她的老公马一凡(同班同学)就主动协助陈经学担当起招呼同学、安排就餐的事务。高二(3)班是地区班,同学比较分散,徐中一在新加坡考察一结束,就匆匆赶回苏州,承担起联络同学回苏州参加校庆活动的责任。由顾敏和王真这两员女将担綱的初三(1)和初三(2)班,也有条不紊地召集同学在学校活动结束后聚集在“水天堂”。初二(3)班的黄智平,平时很内敛的那种人,其实她默默地为校友会做了许多工作,这次和钱仲明一起也将多年不见的同学们召集到“水天堂”聚了一个会。最让我感动的是高三(4)班的陈嘉裕和徐钧康两位老哥,他们也是一个地区班,当年的同学就是来自各县区,现在更是分散。那天他们非常认真地履行着“地主”之谊,在校门口迎候同学、带堂兄们到休息室聚会、领同学们参观学习新貌、宰“大鸿运”为同乡们安排就餐、午后为堂兄们组织茶话会,我想:他们这一天会很忙碌,但他们这一天也会很开心很幸福!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联络员也同样在忙碌着,他们都是那样的可亲可敬。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四:谦虚的小学弟

    97年我们筹办老三届离校三十周年活动的过程中,我就深深地被68届初中的小学弟学妹们的谦虚精神所感动。其实现在他们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老朽”,因为他们毕竟比我们这些高中生“少一些拘束、多一点年轻”,但是在我们聚会的各种场合,他们总是以”小弟小妹“自居。这一天也不例外,见到了钱志平,他自我介绍就是“我是毛头。你还认得我吗?”,我说:“嗨,知名校友,水利专家,钱家小弟,我怎么会不认识呢。”。后来遇见云苏苏和孙宇浩,他们居然点清了通讯录中已经去世的同学有46个人,占老三届同学的白分之四,真够可怕的,而我们这些自诩关心同学的人,竟然没有想到去作一点统计,真是惭愧。再后来看到孙吴生他们在东小桥指挥停放公交车,接同学们到“大鸿运”去,我在电瓶车上向他们招呼“你们辛苦啦,我先过去了。”他们却说:“我们哪有你辛苦啊!”这真让我差一点从车上跌下来。

五:可爱的小记者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那天的校庆日里,还活跃着许多年轻的身影,他们是现在正在读书的在校学生。为了校庆,为了接待许多曾经的校友,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日,有的在休息室担任接待工作,有的在校史展览馆担任解说工作,更有许多在校园各处进行着采访,当起了象模象样的“小记者”,为校庆日留下精彩的一笔。830我刚走进学校,就有几个小学友拦住,要求我接受他们的采访,我推辞说:让我先去签个到再接受你们的采访吧。结果签到出来,他们已经在采访其他校友了。我刚庆幸摆脱了,却被另一伙小记者截住,他们一本正经地拿出记录本、录音笔,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幸亏我当了几十年的教师,对付学生还是有一套的。与他们交流了许多,觉得他们真是可爱、幸福、幸运。比我们那时候少了许多,又多了许多。到底是什么,同学们会有不同的见解。

    那一天,还有许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就先写这二三事吧。

                            67届校友 段坡生

                            111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