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云悠悠文脉长

——附中地理位置的文化积淀

 原附中66届初三(2)班  何大明

2006年,是苏州市第十中学建校一百周年的盛大华诞。自19061018日建校开始,从振华女校到苏州女子中学,从江苏师院附中到苏州第十中学,在这所散发着书香学魂的百年名校里,走出了费孝通、李振道、何泽慧等大师名流,走出了王谢长达、王季玉、徐天放等校长精英。源远流长的优良教育传统,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氛围。作为苏州十中前身的附中,不但校园本身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其校园周边的地理位置,也同样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土壤。钟灵毓秀,瑞云悠悠,与众不同的附中地理位置,风景这边独好。它是滋润附中文脉得以传承的一个良好环境。

附中位居苏州古城东南的沧浪区。这里,历来人文荟萃。其南,临带城桥下塘,有水巷十全河相依。其北,孔付司巷蜿蜒其间,学校大门正对着东小桥弄。其东,靠近迎枫桥弄。而西面,就是古城名街凤凰街。五巷(街)相拥,一河相依,堪称刚柔相济,独擅形胜。

十全河之名因十全街而得。十全之名原为十泉,因此地开凿十口甘泉(水井)而得。乾隆皇帝南巡至苏州,曾经驾临驻跸于织造署。乾隆自号十全老人,地名亦因此而改。十全,十全十美,还是一个讨口彩的吉祥之辞。处在十全十美的十全河畔,附中能不文盛?而这条水灵灵的历史文脉,又浸淫出带城桥和带城桥下塘的传奇。带城桥历史悠久,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重建,桥名因迤逦近本府南城边缘而名。民间相传,带城桥原为玳赠桥。玳玳花相赠,花农与富家小姐在桥畔私订终身,演绎出一个花桥相赠的凄美爱情故事。带城桥下塘为枕石路面,幽雅清静。岸边绿地中,点缀小亭、石凳等小品,颇富园林情趣。巷内4号陈宅,曾为市控制保护建筑。巷内18号,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织造署旧址,故带城桥下塘又称为府场。附中的南大门,曾一度开设于织造署头门。织造署是苏州第十中学的一张历史名片。

孔付司巷,又秒孔副使巷。其实,这条历史悠久的时光隧道,早在明代已存在,原名为孔夫子巷,别名孔圣里。明代卢熊《苏州府志》、王鏊

《姑苏志》均著录。清顾震涛《吴门表隐》:墨地,在孔夫子巷,即孔子祠,地名孔圣里。孔子祠内,有祀奉孔子的塑像。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学校设在孔夫子巷,可谓文脉伟承源远流长。明代,和孔子同姓的右副都御史孔镛居此,巷名遂改名为孔副史巷。孔镛,本籍人,字韶文,明代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历任都昌知县、高州知府、广西按察使、贵州巡抚、右副都御史等职,颇有政绩。因同音,吴音不分,后来巷名也就谐音为孔付司巷

小巷藏胜,堪称花园一条巷。巷内8号,有清代陆姓宅园一座。民国时期,巷内兴起私人建园热。巷内4号,筑有罗家花园。园为国民党政府要员罗良鉴于1930年所建。园内花木葱郁,石桥高耸,葡萄廊曲折,小亭错落有致。一池碧泓,四周围以嶙峋湖石,池中游鱼摆尾。近代吴中名士金松岑有诗歌咏:罗家园子花照眼,丁香海棠相妩媚。罗家花园隔壁,罗良鉴妻妹也构筑了一座湖石山小型宅园,址在孔付司巷2号。解放后,罗家花园归附中所有。学校在园内建起一幢教工宿舍。因环境幽雅,被称为教师别墅。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者在附中求学时,罗家花园是我们莘莘学子常来游玩的百草园。可惜,后来第一光学仪器厂建在园内,园景改变了原貌,受到了损害。

民国时期,卸任昆山知县的士绅、楚籍人伍伯谷和其子伍克家,在小巷北侧西端,还建起一座人称伍园的私人园宅(门牌7号)。园景仿东晋陶渊明田园诗风,以艺菊为特色。金松岑游览后,欣然题吟《伍园看菊》。诗中歌咏:城南楚客谙菊趣,过门掉臂觉心痒秋士知秋不谐媚,闭门对菊施弘奖。归吟诗句梦灵均,冷月寒泉荐用享等句。解放后,伍克家夫人黄梅贞将伍园献让,苏州地区机关在此建住宅大楼五幢。1980年,黄梅贞还把一批珍贵的各国金币(重达4157克)等献给国家,不取分文报酬。献园献金,伍园谱写了一篇感人的佳话。此外,苏州城里七塔八幢中的一幢,据称也在孔付司巷。可惜清末已不存。具体旧址无法确切考证。

孔付司巷不但是幽雅的宅园一条巷,更是著名的教育一条巷,文化氛围特别浓。巷内不仅有省四星级中学的苏州第十中学,还有其它多所教育机构。巷的西端,有苏州重点小学沧浪区实验小学;巷的东端,有沧浪实小附属幼儿园,还有一光厂技工学校。最东端的1号大院,则为苏州大学的教工宿舍区。作为一条著名的人文名巷,孔付司巷应该正本清源,恢复孔夫子巷的原名。

附中北大门正对的南北向东小桥弄,也是一条通幽小巷。以桥为弄名,也是姑苏小巷文化的一大特色。东小桥原名清道桥,早在宋代已有。宋范成大《吴郡志》、王鏊《姑苏志》均著录。王謇《宋平江城坊考》:清道桥,今东小桥。东小桥在小弄北端,原为古朴雅致的石板桥,1958年填河时拆除。民国时期,东小桥弄和孔付司巷一样,亦为新兴权贵所居之所。弄内3号,系政界要人吴忠信所建西式仿古花园。中西合璧,园内有洋房、花木、水池湖石等胜景。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影《早春二月》曾在园内拍摄取景。其中,男主角孙道临弹钢琴的镜头,还是在附中校园拍摄的。如今,吴宅已列入市控制保护建筑。

南北向的迎枫桥弄,亦因桥名。迎枫桥原名迎葑桥,因桥近葑门而名,后因桥畔斜伸红枫而改名。小桥原为石拱桥,1958年填河时拆除。弄内4号,王家祠堂古建筑尚存残迹。弄内10号宅院内,有老树两株,一棵为瓜子黄杨,另一棵为罗汉松。古树名木。为小弄增添了葱郁静幽的清雅生气。

除了周边环境,附中校园更是一座处处荟萃人文胜迹的大观园。明代,这里曾经为宰相王鏊别墅旧址。西花园的太湖奇石瑞云峰,为江南三大湖石立峰,现已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瑞云峰,是学校当之无愧的镇校之宝。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织造署,则是学校的一本经典著作。古朴雅致的长达图书馆,散发出浓浓的书魂文香,积淀着母校开创者的丰功伟绩。来今雨斋、已已亭、凝怀亭等,凝聚着历届附中莘莘学子的拳

拳深情。西花园内的伟绩碑和王季玉雕像。更是树起了一代光贤永远的为人师表风范。这些,都是附中校园的可贵名片。在这一片积淀丰厚的校园和周边环境的文化沃土,百年名校传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不断地谱写出人文璀璨的新篇章!

 

返回